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陈卫国。本人提供
长江日报-长江网12月4日讯 近日,长达148公里的武汉四环线即将成功“画圆”贯通,中建三局共参与建设其中超100公里路段和后官湖特大桥、跨机场二通道等控制性重点工程。尤其是今年复工以来,中建三局东西环、北四环项目4000余名建设者“晴天大干、雨天苦干”,将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,力保项目顺利“画圆”。
作为年合同额超5200亿元、营业收入超2800亿元的中国建筑业“排头兵”和湖北省第二大企业,中建三局以强大的管理水平和资源组织能力,确保了一大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按期完成节点目标:武汉大东湖深隧主隧通水,华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商业综合体——武汉梦时代广场主体结构封顶,鄂州机场“拔节”生长、雏形初显,湖北省科技馆新馆、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……同时主动对接湖北和武汉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需求,在全省承建了14所科研、救治、应急基地、疫苗生产等多类别工程,进一步筑牢生命至上、人民至上的医疗安全基石。
“听党号召,急国家之所急,供人民之所需,是央企的首要职责。”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陈卫国本周被武汉企业联合会/武汉企业家协会、市劳模联谊会共同推荐,参加2020“影响武汉”经济人物评选。他说:“作为央企负责人,忠党爱国是根植于我们血液的红色基因,带领团队勇担政治责任、经济责任、社会责任,始终真诚回报祖国、回报人民、回报社会,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。”
今年以来,按照中建集团党组部署,中建三局不讲条件、不怕困难,全力投身湖北武汉抗疫,主动服务湖北武汉疫后重振,广大党员干部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动,彰显了央企“顶梁柱 顶得住”的优良作风和责任担当。
疫情防控期间,中建集团精锐尽出、中建三局担当主力,扛起央企使命,负责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建设重任。
面对人员组织、物资采购、设备调配上的巨大困难,身为中建三局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指挥长的陈卫国,同4万多名建设者一起日夜鏖战,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“两山”医院,确保医院建成即交付使用。
据统计,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和中建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,中建三局圆满完成“两山”医院等30所应急医院建设任务,投用总床位达2.72万张,其中湖北21家、共2万余张床位投用,武汉17家、共1.8万余张床位投用,占武汉新增床位总数的30%;安排近700名党员下沉社区,密切配合武汉等各地政府做好联防联控。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,中建三局荣获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陈卫国获评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。
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,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再次打响。中建三局继续发挥央企的龙头带动作用,通过发行疫情防控专项供应链ABS,为200余家上下游企业纾困解难;通过分级分区快速推进复工复产,在4月份实现湖北省内294个项目全部“重启”,目前主要经济指标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;采取“点对点”包车接送33万农民工返岗,设置30%定向指标、招聘上千名湖北和外地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等方式,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工作;持续开展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民生扶贫“四位一体”精准扶贫,在对口帮扶的湖北团风县、神农架林区、宜昌点军区贫困村等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;组织70支防汛抢险突击队、2629名员工,配合湖北多地党委政府抗击洪水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8月18日,中建集团与湖北省、武汉市又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,未来五年将在湖北省投资2000亿元,其中在武汉市投资1500亿元。根据协议,中建集团将精准对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服务湖北“两新一重”建设、长江大保护、城市建设运营,积极参与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“十大工程”建设,加速培育湖北建筑业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科技。
“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是爱国,企业家应该主动为国担当、为国分忧。”陈卫国表示,“湖北‘十四五’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切实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湖北的‘施工图’,战略方向很清晰,非常振奋人心。作为中建集团在鄂子企业,中建三局将落实好集团与湖北省、武汉市的战略框架协议,始终深耕湖北、服务湖北、回报湖北,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,精准对接规划部署,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,在新型基础设施、城市更新、生态环保、产业新城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,为湖北省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作出新的贡献。”
附:2020“影响武汉”经济人物评选活动报名方式
(记者文涛 通讯员叶青 张颖)